
历史沿革
1988年
3月,蓬莱县中医院在钟楼东路(今中医院第二门诊部)应运而生。医院总营业面积43平方米,有职工7名,彭永茗同志为首任院长,固定资产不足10万元,年业务收入仅有10余万元。医院仅有两间平房作为诊室,没有独立病房和手术场所,当时的中医院只有简单的门诊部功能,主要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处方、开药、打针、输液等业务。

1993年
6月,经国家卫计委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批,在蓬莱市委、市政府及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医院在钟楼东路63号开工建设了2100平方米门诊大楼,时任院长的张昇平带领全院职工艰苦创业,开拓医疗市场,使医院迈出了跨越发展的第一步。医院开放床位45张,职工60名,开设内(儿)科、骨(外)科、妇科等临床科室及药剂科、影像(功能)科、检验科等医技科室。

1996年
3月,以杨东山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确立了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为契机,扩大医院基本设施建设,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病房大楼破土动工,同期1000平方米的附属用房及30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相继开工,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奇迹。
7月,全面铺开了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优质服务的整顿与提高。对照标准搞创建,围绕内涵做提升,中医院的管理水平、科室建设水平、医技水平、后勤保障、中医建设等短时间内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当年年底,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步入了烟台市县级中医院发展前列。

2008年
以浦声波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果断决定,启用中医院西院区作为临时过渡,缓解医院的住院压力,同时,积极对上争取筹建新院区。西院区启用后,内科系统住院病房和行政办公迁到西院区。增设了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儿科等科室,骨科、外科由原来的共用一个病分为两个病区。

2013年
5月,中医院顺利完成搬迁,创造了蓬莱市“双重点工程”速度之最。新院开放床位484张,设有脑病科、糖尿病科、骨伤科、心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肺病科、脾胃病科、肿瘤科、眼耳鼻喉科、肛肠科、针推科、康复科等16个临床科室。在专业分科方面更加精细,专科技术发展越来越强。同年10月,顺利完成“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工作。

2017年
2014年,蓬莱市中医院启动涌泉康护中心养老项目建设,2015年10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6年10月27日顺利通过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2017年6月20日,蓬莱市中医院涌泉康护中正式投入试运营。涌泉康护中心是由国家发改委立项、我院倾力打造的以医、养、康、护为特色的健康养老项目,开放床位200余张,主要接收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依托我院的优势医疗资源,借鉴国外成熟的照护经验,为老人提供24小时全方位、专业化的照护。康护中心投入试运营后,老院区所有科室(儿科、手足外科、皮肤科、心病二科、门诊和住院部)搬迁至新院区,病区分布进行了大调整,内科系统住院部搬至康护中心大楼。

2018年
2018年以来,以吴隆超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牢牢把握新时代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总要求,注重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优化就医流程、提升就医体验。2021年9月成立党委,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领导班子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医院专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2022年顺利完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复审工作。

2024年
以马慧妍同志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无惧风险,砥砺前行,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把党员组织起来、人才凝聚起来、职工动员起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健康至上、安全至上,不断推进精细管理、内控管理,促进了"医、教、研、养"的全面发展,医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